润滑脂的“蒸发损失”是评价其高温性能的核心指标,直接影响设备在高温环境下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。以下是其关键意义及技术要点:
一、蒸发损失的定义与影响
基本概念
- 蒸发损失指润滑脂在高温下基础油挥发导致的质量损失百分比,通常通过质量损失法测定(如GB/T 7325、ASTM D2595)。
- 基础油挥发后,稠化剂浓度相对升高,导致润滑脂变干、黏度增大,最终引发润滑失效。
直接后果
- 润滑失效:油膜破裂导致金属直接接触,加速磨损(如轴承卡死)。
- 设备过热:蒸发吸热效应减弱,摩擦热积累引发温升(如汽车发动机轴承温升可达15℃以上)。
二、高温工况下的关键作用
温度上限指示
- 蒸发损失率可定性反映润滑脂的最高适用温度。例如:
- 150℃下蒸发损失<5%的润滑脂适用于冶金设备。
- 200℃以上需选用合成油(如PAO/酯类)基脂。
寿命预测
- 蒸发损失与润滑脂寿命呈负相关。实验表明:
- 120℃下蒸发损失>10%的润滑脂,寿命缩短50%以上。
三、选型与测试标准
测试方法
- 宽温域测试:覆盖70℃~316℃(如SH/T 0661-1998)。
- 关键参数:加热时间(22小时)、温度精度(±1℃)、空气流量(2L/min)。
选型建议
- 高温设备(如工业轴承、烤箱链条):选择蒸发损失<3%的合成脂。
- 长寿命需求:优先聚脲基稠化剂+高黏度基础油(ISO VG≥220)。
四、行业应用案例
注: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设备工况(如转速、负载)综合评估,建议通过第三方检测验证润滑脂性能